資訊頻道 industry
記錄時代,與時代同行!
科技與設計:訪著名設計理論家高興博士
設計在人類的進化和發展中擔負著無可替代的作用,這一點作為設計圈子內外的共識早已毋庸置疑,然而,自近現代社會以來,隨著“科學”和“技術”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與設計之間原本就保持著緊密聯系的“技術”作為一個中間介質,在“科學”和“設計”之間搭建了一個快速且寬廣的通道,這一通道的出現,對于科學來講,是實現了理論快速、廣泛而現實的轉化,“科學造福于人”不再是僅僅局限于思維層面的幻象,科學價值的廣延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實現;對于設計來講,則是實現了幾個部分的突破和飛躍:首先,是與設計相關的“技術”實現了從“窄”向“
cdo
2014-09-22
余秉楠:“最美的書”與書籍設計的標準
余秉楠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書籍設計和平面設計家,1962年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萊比錫平面設計與書籍藝術大學獲得碩士學位,曾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書籍藝術系主任,作品曾獲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最美的書”等諸多國內外獎項,1989年他因在書籍藝術教學、設計和理論方面的突出成就獲得萊比錫市政府頒發的“谷登堡”獎,他作為萊比錫國際書籍藝術展覽會國際評審委員會中國評委為中國“最美的書”走向國際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近日,本刊就“最美的書”的評選等與中國書籍設計發展相關的論題采訪了余秉楠先生。
cdo
2014-08-29
設計與倫理:對話著名設計理論家高興博士
在“國際”和“民族”共同營造出中國設計所處的重要場域的當代,中國當代設計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同時也無可回避地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全球化”“本土化”“世界性”“地域性”等概念既宣示著現實設計所處環境的復雜與多樣,又同時成為設計實踐與理論研究所不可或缺的基點。由此所連帶產生的設計理論研究與設計實踐認知方面的變化自然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現代設計”在中國已經經歷了三十多年的發展,期間的得與失雖然不間斷地得到反思與糾正,但囿于“時間跨度”及“專業范疇”的局限,往往呈現出更多的“就事論事”的特點。
cdo
2014-07-24
東道設計董事長談中國設計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解建軍認為“民族的就是國際的”這個觀點很荒謬,解建軍認為很多民族的文化都成不了國際的,只有一個民族本身是國際化的民族時,它的文化才能成國際的。解建軍表示所謂“世界的”是有一個標準的,那就是第一要贏得世界范圍的認可,第二不要為了贏得認可去贏得認可,因為如果這樣可能就會失去尊嚴和自信。
cdo
2014-05-15
三宅一生的時尚哲學
憑借對時裝設計的熱情,他獨自去巴黎深造;他追隨過紀梵希等時尚界設計大師,積累了豐富的設計經驗;他以極富工藝創新的服飾設計與展覽而聞名于世。在一定程度上,他設計的服裝是“東方遭遇西方”的結果,目的是讓穿他的衣服的人從服裝結構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卻又表現獨特的體形美。
cdo
2014-03-18
韓家英:我見證了深圳設計20年跨越
“那時候下海是很光彩很時髦的事,能夠下海說明有點本事。來到印刷工業很發達的深圳,看到自己的設計被印刷出來是很令人興奮的!表n家英說,當時從西安跑到深圳做設計師,除了喜歡這個行業,還有個重要的原因是平面設計在深圳很火。那時候除設計師外的藝術家都很窮,所以許多搞藝術的都來深圳做平面設計。
cdo
2014-01-16
書籍裝幀設計師朱贏椿:至美無書
把自己藏起來,為作者的文字去設計,讓讀者能夠認認真真地去看書,不要被設計形式所干擾
selin
2013-12-13
陳幼堅:好設計為品牌注入生命力
跟藝術家一樣,作品好是最重要的。也許你會有疑問說藝術跟設計是兩回事,但我覺得如今設計跟藝術已經融合在一起了,F在中國最好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很多都有很濃烈的設計味道在里面。藝術家跨界跟品牌合作設計的例子越來越多,很多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藝術家的觀念在逐步改變,從高高在上到雅俗共賞。我認為這是一個好事。
selin
2013-10-08
勝井三雄:設計是一種“兆”
勝井三雄是日本當代最具代表性的設計大師之一,他早在 1958年剛剛走出大學校門時就預言:“將來的設計師可以不用筆來畫設計”。30年后,他的預言得到了證實,20世紀80年代,Gm蘋果電腦公司特意把他請到美國,共同探討用電腦進行設計。
selin
2013-05-20
黑一烊:中國設計應走出小圈子
中國的好設計有很多,但目前仍只在某一個小圈子里存活,國際上對中國有好設計這一點了解甚少,能夠讓世人看到中國本土的創意人出現在這些國際大獎上,我們倍感驕傲。所以拿獎既可以證明能力,也能讓更多的人知道中國創意人在思考什么。
selin
2013-03-27
原研哉:設計是一種教養
“設計是一種教養”,日本當代設計界..
專訪香港文化教父榮念曾
榮念曾,被人們敬稱為香港的文化教父..
一区无码中文字幕